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官方登录入口

罗田县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咨询热线 —025-8651368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行业动态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6513689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创业园科技研发基地寅春路18号-A523
邮箱:98677698@qq.com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罗田县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6 06:29:04 点击量:

  入秋以来,罗田县大河岸镇进士河两岸近千亩药材种植基地上,药农们在地头忙碌着,各类中药材苗长势喜人,孕育着勃勃生机;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干货交易市场内,客商熙熙攘攘,逛一隅之地便可实现中药材“买全国”;欣泽霏中医药产业园里,机器轰鸣,生产线循环往复,一包包成品鱼贯而出,药香弥漫车间……

  罗田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是享誉国内外的“华中药谷”、湖北省最主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中药材产业是历史最久、基础最实的传统特色产业。

  中医药资源禀赋丰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罗田全县上下共同求索的目标。

  多年探索实践中,罗田凝聚了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共识:聚焦道地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振兴发展,真正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罗田标志性、支撑性产业。

  “前几年种植中药材,我自己种自己卖,没卖个好价钱。罗应超成立合作社后,手把手教技术不说,还直接到药田边收购。去年2亩田一季工夫,我就卖了5万多块钱。闲下来的时间,我到合作社打零工,又挣了1万多块……”九资河镇罗家畈村村民付红梅提起建在本村的超越中药材合作社,赞不绝口。

  付红梅话语中的罗应超,是当地有名的能人。他早年在外打工,为照顾家庭,回家种植天麻,历经十几年的摸索,逐渐发展成年收入过10万元的种植大户。2000年,罗应超牵头发起成立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超越中药材合作社,吸纳社员6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年加工能力3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200万元。每天在合作社务工的人员达到10多名。

  据不完全统计,像罗应超这样牵头成立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472家。专业合作社与当地药农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发放中药材种子种苗和专用肥,药材成熟后再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为药农降低了种植成本,减轻了市场风险。

  县乡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联农带农作为产业验收奖扶重要依据,引导合作社和药农建立“命运共同体”,形成合作式、契约式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出市场主体带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以“千家百社”的良好态势,进一步筑牢了罗田中药材产业根深叶茂的发展基础。

  眼下的罗田,山野间、溪流旁、药田里,各类药材苗摇曳生姿,长势喜人,这既是一道靓丽风景,也是药农眼中的“好钱景”,带给人们无限希望和憧憬。

  “这边是白芨。那边是七叶一枝花,也就是重楼……”站在神草药材园里,主人方永贵指着满园药材如数家珍,喜悦挂在他黝黑质朴的脸庞上。

  “白芨、重楼原产地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一带,不是大别山原生品种。因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与我们的药旅融合发展战略相契合,所以我们在2016年引进试种成功后,开始规模化种植,现在已成为我们罗田的招牌特色药材。”方永贵一语道尽这两种名贵药材的“前世今生”。

  罗田地处大别山北麓,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植被茂密,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药材,在罗田这块灵山秀水里自然生长的就有1241种。

  近年来,罗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支持药农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种植习惯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本地原生药材,还鼓励支持引进培育白芨、山茱萸、连翘、石斛、杭白菊、五味子等26个新品种,全县中药材品种资源达到657种,种植面积20.6万亩,建成高标准中药材基地3.2万亩,常年进入市场交易品种163种,拥有道地药材24种,大宗药材54种,药食同源品种10余种,种植系列产值达16.5亿元,加工产值28亿元,基本形成“千种百样”“百花齐放”,野生品种、传统品种与新育品种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其中,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罗田苍术、罗田金银花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茯苓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和“十大楚药”之一。

  “罗田天麻品质独特,药用成分(天麻甙)含量是国家药典标准的3倍,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原产地采购。”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采购经理张胜光一边指挥装车,一边叮嘱长期合作的老药农,“今年出产的天麻鲜货,我全包了。”

  “药材好,药才好!罗田中药材经过千锤百炼,品种品质品牌是真的信得过!”张胜光拿起一个黄亮厚实的天麻,忍不住连声感叹。

  为擦亮中药材品质招牌,罗田县坚持与时俱进,从源头抓起,携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合力攻关,研发出新型天麻、茯苓菌种和袋料栽培技术,菌种里面不含有任何重金属,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天然基质。袋料用枝桠或秸秆制成,每亩药材种植可节约木材用料4吨,减少成本近千元,而且药材种植从山上搬到山下,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为巩固提升研发成果。在栗子关、官基坪等高山村,科学划定茯苓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良种繁育区,从源头保证菌种生产质量。建设现代化的菌种厂和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证质量安全,重塑罗田中药材种源优势。

  同时,罗田加快规范化基地建设,全力构建“2个拳头品种+2个道地品种+N个配套适宜品种”的品种布局,广泛推行林下种植、仿生栽培、间套轮作、袋料栽培等生态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每个乡镇创建一个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

  罗田还建立县、乡、村、大户四级科技服务体系,与省科技厅、省农业科学院、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湖北医药学院等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分品种建立专家库,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企业车间,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引进使用先进设备,整体提升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水平。

  当kaiyun登录入口 开云平台网站前的高温,阻挡不住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干货交易市场的滚滚人流。逢六清早一开市,药农、客商就蜂拥而进,络绎不绝,各类中药材琳琅满目,整个市场迅速升温、交易火爆。

  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是罗田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之一,该产业园用地面积222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集趁鲜加工、仓储物流、交易、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电商、中医体验于一体,是环大别山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大别山区域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很好地解决了罗田中药材加工力量薄弱、仓储设施不足、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

  中药材产业园在药农眼里仿佛是一天崛起,产业政策利好却是长久地拨动了药农的心弦。

  县委、县政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想尽了千方百计,创新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以供应链思维改造提升中药材产业链,着力推进“医、药、养、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现代中医药产业链集群。

  在资金支持上,出台支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申报信贷风险补偿金支持涉农主体“白名单”,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9600万元。对新进规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给予政策奖励。全力支持茯苓天麻产业研究院开展科技攻关。

  在科研赋能上,组建黄冈市中医药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参与全市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科技新引擎和孵化平台。

  在项目建设上,投资5.7亿元建设万密斋医养中心,投资1.5亿元在九资河镇建设药膳一条街,开展中药创新药转化以及万密斋大健康产品研发,让游客在赏景之余,还能学药理、品药膳、享康养。

  在深度开发上,投资7亿元建设宏源药业万密斋制剂项目,重点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全力支持同德堂药业开发茯杞仁胶囊等20余种中成药;积极服务大别山药业开发金银花露等20多个系列食字号产品;主动参与金贵公司开发“益小方”金银花人参茶等系列保健饮品……

  灵山秀水出好药,“千百工程”焕新景。罗田中药材产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定会在把握发展主动中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Copyright © 2024 开云木材防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4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