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官方登录入口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咨询热线 —025-8651368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行业动态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6513689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创业园科技研发基地寅春路18号-A523
邮箱:98677698@qq.com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

发布时间:2024-08-03 02:00:34 点击量:

  医院叫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部的文物“医生”接收了它们。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1)

  “医生”廖文艳在PPT上一一展示它们的病例——木锛柄 编号YJTX-4,略残,8000岁木筒 编号YTT304⑧:89,单面受损,7000岁木筒 编号YTT204⑧,裂成4片,7000岁

  40位“病人”,20位来自余姚井头山遗址,没错,前几年发现的“海鲜带货第一村”,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埋藏最深、遗存最丰富的史前贝丘遗址,距今8000多年。还有20位来自田螺山遗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重要遗址,十年里发现了10000多件遗物,河姆渡人的小日子都在这里。

  40位“病人”都是木质文物,也是明星文物。七八千年前的木器,只有在饱水状态的遗址中才能保存下来,非常少见,它们出土时,看起来很“新鲜”,有的含水量高达1900%。

  但是,木质文物很脆弱,如果出土后一直泡在水里,并不是好办法。特别是田螺山遗址的木器发掘后的十几年内,加固保护的过程一直浸泡在水中,含水率进一步升高,它们急需送进“医院”,进行科学的脱水保护和修复。

  7月11日, 两个遗址“出土饱水木器保护修复服务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团给出了结论:通过验收。

  这40件木器,类型很丰富,比如河姆渡人标志性的蝶形器,只在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出现。而光是井头山遗址发现的木器,就有船桨、器柄、带销钉木器、矛形器、点种棒、双尖头木棍、单尖头木棍、杵、碗、扁担形木器……数量最多、加工最特殊的就是木柄,和石斧一组装,就可以使用。这一次,其中40件先送进了“医院”。

  廖文艳和华佳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部的两位文物“医生”说,很常见的就是降解腐蚀,长斑块。有的木头外面还附着树皮,两者含水率不同,脱水时,木头和树皮的收缩率就会有不同,容易发生脱落,脱水难度就加大了。还有的就是“骨折”,断裂和缺损。

  木锛柄A大量掉木屑,一撮一撮,泡在水里就像炸毛一样竖起来,说明它已经非常松散。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2)

  木柄B没掉头发,表面看很正常,“医生”一摸,问题很大。表面的木屑像苔藓一样覆盖了全身,非常松软,手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个印子。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3)

  而身体健康的木器,木质坚硬,表面光滑,颜色也更接近于本色,不是棕色或者更深。

  “病人”身材也不同,相差悬殊,高的88厘米,矮的10厘米,胖的腰粗(厚度)10厘米,瘦的只有0.5厘米,纸片人一枚。它们的病症,也就是腐蚀情况也不同,那就意味着不能放在一起治病,要区别对待。

  “医生”开了一张治病时间表,分成四个阶段。脱色和浸泡花10个半月,风干2个月,去糖和美容修复3个月。所有流程到上个月全部结束,一共一年零三个月。

  在清洗、防腐等工作结束后,“医生”对这40位“病人”的病情逐个诊断,采集数据,一一拍照记录后,出了一套脱水治疗方案,分成四个阶段:脱色、泡糖、风干、清洗修复。

  很多人喜欢喝的“续命水”“快乐水”,主要就是因为那点糖。含糖饮料虽然胖,但快乐啊。

  如果你喝的饮料里的糖是海藻糖,那就更健康一点,甜度只有蔗糖的一半,对牙口也好,血糖反应也更平缓。啤酒、面包烘kaiyun手机网 开云登录网址焙里,也会使用海藻糖。当然,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多,毕竟还是糖,能量同样高。

  一不小心变成营养课堂,扯回来。糖类是一种沿用至今的饱木质文物材脱水加固剂。喝点甜的,木质文物也可以续命。

  换成专业说法就是:将木器依次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溶液中,定期观察器物水温、浓度变化,沉浮状态等。保证海藻糖溶液能更好的与木器中的水分进行置换。对不同的木器,按其尺寸大小,使用不同的时长浸泡。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4)

  科技考古部主任王宁远说,脱水原理,和腌泡菜一样的,“等到里面和外边一样糖度,糖就进不去了,所以提高糖水浓度,就能继续往木器里加糖。”

  南方人家里的白砂糖就属于蔗糖,很容易发生吸湿返潮,还会长出微生物,而在干燥的过程中还容易有晶体析出,这在文物修复中属于硬伤,要避免。因为晶体不断生长,会改变文物的外观,可能导致木材表面或内部的损伤。

  所以这些年,文物修复开始使用不发生水解的糖类,比如木糖醇、海藻糖、三氯蔗糖等材料,木材干燥后的强度和尺寸的稳定性就变好了,而且颜色也很自然。

  一年前,勺形器A就被列入“高危”,“保存很差的一类。”廖文艳说,木器表面松散,腐蚀严重,遇水就炸毛。而且全身黑乎乎,看不出原色和任何纹理。

  如今的它,表面平整,接近原木色,干净清新。勺子壁上还有一块黑色的斑,很显眼。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5)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6)

  通过一年的入院治疗,“医生”才发现勺子在7000年前有被火烧过的木炭痕迹。但刚刚发掘出土时,黑乎乎的,肉眼几乎无法辨识出这个重要线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孙国平说,这是有目的的一种措施,为了防腐,在木器尾端用火烧一下。

  它也是勺形器的小伙伴,来自田螺山遗址,同样7000岁,高危“病人”,表面覆盖着一层木屑,质地松软,属于一捏一个污儿(杭州话,痕迹)那种类型。如今脱水治疗后,身体硬朗,木质比较坚硬,也恢复了本色。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7)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8)

  其他几根修复完成的木棍上,被虫腐蚀过的洞和坑,细节看得更清了,修复后,一件文物的过往,更可见了。

  比前两位还年长1000岁的井头山木柄,也恢复了年轻态,木质纹理清晰可见。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9)

  海藻糖是天然双糖中(白砂糖也是双糖)最稳定的一类,不怕热和酸碱,有很好的稳定性。它还有个优点,专业表达是:在和氨基酸、蛋白质共存时,即使加热也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这两年除了“多巴胺色”很火,也流行过一段“美拉德色”,对,就是棕色,以前叫大地色。

  森系的同学应该蛮喜欢这个颜色的,但是木质文物表示不接受,它们还是想回到自己的素颜本色。

  另外,海藻糖的吸湿性也比较低,不像白砂糖那么“西施”。把它放在相对湿度90%以上的地方超过1个月,它也几乎不会吸湿。前段时间的梅雨天气,有了海藻糖,就不用担心“病人”的身体。喝了“续命水”的木质文物在脱水干燥之后不容易再吸水,发生霉变。

  想象一下,当你把热的糖浆快速冷却并凝固,它并不会形成规则的晶体,而是变成一块坚硬、透明的硬糖,这就是一种简单的玻璃态。对于海藻糖来说,它在高纯度下形成的保护性玻璃态,就好比给脆弱的文物穿上了一件坚固而透明的防护衣。

  所以,木材脱水时,这颗硬糖渗透进木材纤维中,能防止木材过度收缩而开裂,同时隔绝外界环境,让文物不受外界的侵害,提供长期的保护。

  “树皮比我估计保存得还要好。”作为40位“病人”的“家属”之一,看着它们出土的考古人孙国平放心了。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10)

  他说,两个遗址的木器总量很大,加起来大概有800多件,田螺山大约500件,井头山300多件。除了不同加工程度的器物以外,还有大量木质遗存,包括木构件、废料和下脚料,像木屑,保护需求量很大。“我想表达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把这批宝贵的有机质遗存科学保护下来。”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11)

  “超乎我的想象。”另一位“家属”,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副馆长姚小强有点激动,“看到它们的出土色泽,我只能说,谢谢。”

  除了余姚七八千岁的木质文物,五千岁的良渚大木头,原来也住在这里“养病”。几根巨型木构安静地睡在“大床房”里,快5年了。

这批几千岁的“病人”拿到“出院证明”(图12)

  2017年,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东侧的钟家港古河道中,陆续发掘出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巨型木构件,编号为11、14、15。木构件位于河道第一阶段淤泥、粉砂层中,脱离原先的饱水环境暴露在空气中后,有一定程度的氧化与表面疏松。

  为更好地对木构件进行保护、利用与研究,文物“医生”对其进行了三维采集、提取搬运和脱水的全流程保护,同样被投喂了海藻糖“快乐水”,耗糖量约15吨。

  目前,大木构件的保护修复已进入脱水干燥环节的尾声。为了更好地制定下一步修复计划,项目实施方对近五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它们脱水脱得怎么样了,专家团也进行了“期中考试”——目前文物状态基本稳定。通过期中检查。

  保护成功了,但保护不能停止。后续对文物状态的监测,同样关键,也是这次的考点之一。

  “温湿度怎么保证?”“除湿机常年开着,空调从5月开到11月,杭州最热最潮的时间都会开着。”“潮湿的情况下,会不会泛白?”“温湿度保证,一般情况下没有问题。如果不控制温湿度,任何一种有机材质,包括字画都会出问题。”“表面的残留物怎么去掉?”“表面的残留,我们使用的是电烙铁和蒸汽清洗机。”“电烙铁怎么用?”廖文艳不急不慢:我们把纸打湿,再用电烙铁烫,这样子相当于也是一个蒸汽的清洗。

  对于后期的保护,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建议,20摄氏度水温,海藻糖就能溶解到65%,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能过高。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副主任王晓琪说,不同的树种脱水完成后,颜色会有差异性,这跟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时候可以去做筛选,看看它更适用于哪种。我们无法知道它8000年前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样子,她建议,发掘出土后的颜色、脱水修复后的颜色,是否可以和对应树种的样品颜色,做一个对比,这样会更清楚差别到底有多大。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郑幼明说,木质文物出土时饱水状态是黑色的,目前看脱水效果不错,“我们不是要做成跟新的木头一样,而是讲历史价值、色泽自然和谐,现在看表面质感很好,尤其有附着树皮的几件,我觉得比较成功。”他提到后期监测要加强,60%湿度是稳定的,那么也可以做70%湿度,看看木头重量有没有变化,收集一些数据做对比。

Copyright © 2024 开云木材防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40093号